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研討行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探索“1234”工作法 以黨建引領促強村富民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委組織部

2023年07月13日10: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圖為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委員會組織部副部長圖格木樂在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研討行圓桌論壇上發言。

阿魯科爾沁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總面積14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萬余人,黨組織721個,黨員1.67萬名。長期以來,受集體無資源、無資金等因素制約,嘎查村集體“少收入、無收入”狀況一直以來困擾著各嘎查村級黨組織。近年來,阿魯科爾沁旗旗委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聚力放大黨建引領效能,探索“1234”工作法,團結帶領阿旗人民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強村富民之路。

一、建強“一個核心”,夯實“戰斗堡壘”,發揮“頭雁效應”,激發“內生動力”

把配強“火車頭”作為務實之舉。持續開展軟弱渙散排查整頓,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大力推行嘎查村黨組織評星定級,推動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把舵定向”作用。把選優“領頭羊”作為固本之策。嚴把嘎查村黨組織書記提名、素質、廉政和使用“四關”,屆中全面實行不優不適調換、旗級備案管理、離任經濟審計等“閉環式”管理。開設“比武擂臺”,通過曬工作、比業績、找差距、補短板,激發“比學趕幫超”的工作干勁。把建好“主心骨”作為長久之計。按照“雙培雙帶”的思路,積極培育引導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發展產業、促進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的“雙循環”,為鄉村振興建好人才庫。

二、打造“兩個平臺”,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一)搭建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滿足地區農業生產服務需求,消除農牧業生產經營不專業等痛點,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中,配套建設環境治理、農資供應、市場監管、快遞物流、文體餐飲、動物醫院、農機保障、資產管理等八大模塊,為農牧業生產、群眾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周邊服務。

(二)搭建鄉土人才培育平臺,提高生產經營能力。深化以赤峰北方民族技工學校為孵化中心、14個蘇木鄉鎮為孵化基地的“1+14”鄉土人才培養孵化模式,開展“十百千萬”培訓活動,不斷壯大鄉村振興人才“生力軍”。依托鄉土人才培育中心常態化開展農業生產,疫病蟲害防治,直播電商等“點餐”式培訓,為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堅持“三化遞進”,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一)項目實施標準化。旗委牽頭,多部門參與,制發《關于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意見》,嚴格按照有牌子、有場所、有組織、有人員、有制度、有臺賬、有檔案、有監督的“八個有”標準實施項目,提高項目實施的效率和質量,降低風險,促進項目管理的一致性和規范性。

(二)集體財務制度化。旗鄉村三級建立專門的財務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通過合法程序兼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嚴格執行村級事務“四議兩公開”議事決策程序、財務工作“村財鄉管”“電子云章”審簽制度,建立起一套“三資”經營管理前、中、后三階段規范化的制度。

(三)監督管理常態化。將財務監督管理工作納入日常工作中,財務監管領導小組對收支管理、資產管理、賬務管理等工作進行周調度、月督查、年審查,確保組織的財務活動合規、規范和透明,提高管理效能和質量。強化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各蘇木鄉鎮設立財務監督和內部審計小組,負責對財務活動的監督和審查,及時發現和防止財務違規行為和失誤。

四、實施“四項工程”,為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一)找方法、謀出路,立足區位優勢,實施“破零遞增”工程。圍繞旗情實際,抓頂層設計。圍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梯次推進”的發展思路,通過縣處級領導調研、旗直單位聯合、蘇木鄉鎮摸底等措施,探索實施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組織、入股經營、興辦農牧業產業等11種發展模式,為實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參考。打造示范典型,抓引領帶動。立足現有資源,通過整合嘎查村集體閑置房屋、撂荒地等不動產資源,興辦設施農業、牲畜養殖棚圈,建設庫房、廠房、商鋪等服務設施等方式,對外承包、租賃獲取收益;以土地入股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合作經營獲取收益;通過村集體購置牛羊等基礎母畜,以“生不增、死不減、到期換”的方式,按照銀行貸款最低基準利率,租賃給有經營條件、守信用的貧困農牧戶中滾動飼養,實現貧困戶與集體經濟“雙贏”。

(二)抓整合、抓投入,培育地方品牌,實施“成果鞏固”工程。整合資源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旗委牽頭,將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納入全旗經濟發展大盤子,因村制宜逐一確定了優質牧草種植、肉牛羊養殖、設施農業等集體經濟項目,實現集體經濟壯大與全旗產業發展同步、同向,整合脫貧攻堅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涉農涉牧資金等2.8億元,打破鎮域村域界限,集中投放,重點扶持建設壯大集體經濟項目62個,覆蓋全旗245個嘎查村,村村有了發展項目、村村有了集體收益。強化統籌協調,打破壁壘促發展。按照“產業相近、供需相同、服務相似”的原則,對照“黨員共管、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目標,組建“黨組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14個,以問題、資源、供需“三張清單”對資金、項目、人才等要素進行整合對接,打破了鄉鎮間“各自為政”的區域壁壘、打破了上下級“各自為戰”的行政壁壘、打破了人財物“各不相干”的合作壁壘。

(三)強質量、要效益,補齊產業短板,實施“提質增效”工程。堅持多渠道投入,“小杠桿”撬動“大產業”。深化“黨建+金融”機制,聚焦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破解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產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通過“政府貼息、銀行降息”的方式帶動阿魯科爾沁農商銀行向肉牛養殖戶授信5億元低息貸款發展產業。堅持多策并舉,“死資源”巧變“活資產”。開展清產核資,堅持“尊重歷史、照顧現實、依法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對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金、資產、資源進行合理清查、整頓、完善,收回賬外資金和超期土地,摸清“家底”。

(四)集體事、家家事,共享發展紅利,實施“融合共享”工程。堅持把組織群眾、共建共享貫穿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過程,建立村集體與群眾之間的利益聯結,集體經濟與農戶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機制,讓群眾積極參與進來,規范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提取集體經濟收益用于產業擴大再生產、道路修建、基礎設施管護、慰問困難群眾等方面,探索“幼托育、新食堂、老康養”等一系列紅利共享,通過“分好蛋糕”,讓群眾真正成為受益者。

五、經驗啟示

(一)黨建引領是核心。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堅持黨的領導是根本,必須以建強基層黨組織、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儲備足村級后備力量,打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團結的班子。

(二)利益聯結是關鍵。多方共贏,才能長久維持合作共建關系,要始終以保障各方利益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要通過機制的設計,從政策層面平衡各類組織之間利益關系,讓村集體更好地對接市場、融入市場。

(三)群眾滿意是導向。要從保護最廣大農牧民長遠利益的高度,最大限度讓利于民,讓群眾嘗到甜頭、有了更好盼頭,從而更加擁護和支持村黨組織工作,形成鄉親富、強支部的工作目標。

(責編:詹偉業、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日韩无码中字|操逼射精色网视频|国产精品老熟女色网视频一区二区|国产91丝袜在线观看|日本免费特黄aa毛片